他马上问道:“秦先生,我倒觉得这边的店面,还是做饮食更合适一些,毕竟这里是五里屯的美食街,酒吧虽然也做餐饮,但主要还是喝酒。”
冯平文又看了一眼李天宇,又笑呵呵地说道:“秦先生,去酒吧的都是些什么人,您可能也清楚,这类人怎么可能会看书呢?客户群体完全不一样嘛。”
陈榕马上接过了话头:“说的是啊,我有几个朋友平时也泡吧,他们可都不看书的,不仅如此,他们一看到书,就头疼。”
张国阳点点头:“我觉得李先生还是太天真了,这样的生意不可能成功。”
李天宇瞥了这些人一眼。
这三个人还挺牛批的,你一言,我一语,想把李天宇的事情搞臭。
但在李天宇眼里,这些人就是小角色,根本对他构成不了丝毫威胁。
平心而论,图书酒吧这个点子,确实不够成熟,有不少需要推敲的地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方案没有可行性。
相反,李天宇并不认为喜欢泡吧的客人就不读书。
就比如光临清吧的客人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学历相当高的人,其中还有做媒体的,做实体杂志的,甚至还有大学老师和教授。
而且李天宇认为图书酒吧,本身就是一个营销推广的噱头。
这间店面肯定要重新装修,而且会是大修。
到时候图书就是重要的主题元素,只要进行足够的推广,很多人会慕名而来。
到时候再进行高强度的宣传,做一些活动,很快就能成为网红酒吧。
不火?
根本不可能。
李天宇敢打赌,只要网红效应挥发出来,就算酒吧里的酒品、餐食定价高一些,顾客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还是氛围、逼格,还有话题度。
当然,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让秦岳年答应将店面让给他李天宇。
这一点,李天宇还是有信心的。
其实秦岳年要的只是个态度,也就是让书店这个概念留存下去,至于经营得怎么样,并不是他主要关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