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南海子研究院
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朱由检连说了几个好字,转头对宋应星说
“宋院长,让人启动试试吧!”
随后就有人把烧着的原煤丢进了机器之中,不一会儿机器上连接的大铁锤就开始动了起来,一旁的一些匠人就将一个烧红的铁块放在下面,铁块顿时就变了形状。
眼前的正是蒸汽机,经过一个半月的研究,在七千多匠人和徐光启、宋应星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蒸汽机的技术终于成熟了,眼前就是造出来的成品。
昨晚王承恩就赶回了紫禁城向朱由检通报了这个好消息,朱由检今天就停了早朝,一大早就赶到了南海子。
“好好好!王承恩,去召集所有的匠人,让他们到校场来,朕要好好奖赏他们!”
看了一个多时辰,蒸汽机一直都顺利运转,没有一丝一毫的错漏,朱由检兴奋了。他可是看过以前那些试验机的,基本上都是运行不了一会儿,就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朱由检站在校场高台之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一万五千多匠人,虽然其中的一半没有参与蒸汽机的研究,毕竟行当不合,不过他们还是做着各种各样的重要的研究,都是宝贝啊。
“蒸汽机已经彻底造出来了,朕很高兴!你们为大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你们都是我大明的栋梁!朕决定好好奖赏你们!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大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宋院长、王伴伴,朕给你们五十万两银子!你们按照这些人的贡献,确定他们的赏赐数额,每人至少奖赏五十两银子!”
“至于你们,没有参与蒸汽机之事的诸位,也不要着急,你们都有,每人十两!等你们研究出对大明有用的技术的时候,朕也重重有赏!”
“王伴伴,你去安排宴席,朕今日要与诸位把酒言欢!”
“万岁!万岁!万岁……”
看着台下兴奋激动的众人,朱由检没有再打扰他们,带着宋应星和王承恩离开了。
来到研究院的大堂,待宋应星落座,朱由检递给了他一张图纸说到。
“宋院长你看看,这是朕设计出来的蒸汽机车,朕希望你能把它造出来!”
宋应星低头看去,就看见上面画着一辆造型古怪的蒸汽机车,车头他认识,就是刚刚造出来的蒸汽机,只是变了一下形状,也更大了。而后面则拉着几十节的车厢。而轨道就更简单了,只是两条笔直的铁轨。
“圣上,这个蒸汽机车,依臣看来还是很好造的,只要把现在的蒸汽机造的更大,让它动力更足就行了。只是这个铁轨怕是要用到很多的铁矿啊。”
宋应星看完,抬头对着朱由检信心十足的说到,只是有些担心这个蒸汽机车耗铁量太大了。
“哈哈,宋院长,铁矿之事,你就不必担心了。不过这蒸汽机车的难点倒不是造出来,而是这桥梁之事,还有上山下山的问题。”
“你想想,这蒸汽机车全用铁造出来,再拉满货物,那不得几百万斤吗。这得要多结实的桥梁才能承受得住,还有上山,这个车头要多大的动力才能拉动,下山要怎么才能让他不至于速度过快。这些都是难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