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劝了,可奈何朝中求和派太多,无甚效果。”邱荣看了他一眼,又压压手道:“你先坐下。”
“这!”孙起呆呆坐了回去,稍顿之后,眼珠一转,又道:“在下可以就福安一事,劝大王放弃割地,不过前提是,相国大人需带在下进入朝堂。”
“哦?你有办法?”邱荣精神一震。
“是的。”孙起回答的简单。
邱荣沉思了起来。
他是极力反对割地的,如果能成功劝说桓王,不妨一试。
一国丞相,想带一个人进入朝堂,难度是不大的,大不了挨一顿训斥。
这又是恩师举荐的人才,说不定,他还真有什么好策略。
想到这里,邱荣暗暗点了点头,面上道:“好,明日早朝,你与我一同入宫,面见大王之时,当想好说辞。”
“相国放心,在下必不负信任。”孙起连忙应道。
其实邱荣哪里是相信他,不过是因为恩师的那封信罢了。
第二天,桓国朝议大殿。
众臣跪拜之后,邱荣第一个站了出来,开门见山道:“启禀大王,臣,今日要举荐一个贤才,其才,足可安邦。”
“哦?丞相举荐何人?”桓王下意识问了一句。
“名为孙起。”
“孙起?”桓王哪里听说过这般无名小卒,便问道:“是哪里的世家子弟?”
“这个……”邱荣犹豫了一下:“非世家子弟,应是布衣出身。”
“什么?”桓王皱了皱眉,“一介布衣,多半目不识丁,能有何才能?”
“大王若见,自能知晓,此人,不敢说国士无双,但也胸有良策。”邱荣正色道。
这时,一众大臣开始说了起来:
“丞相言重了吧?”
“小小平民,岂非耽误议政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