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文学馆>都市>破虏1644 > 第六章:葡萄牙佣兵
    澳门议事会内,一张圆桌上围着坐满了人,都是番人面孔,其中夹杂着一个汉人,便是郑森了。

    “郑森先生,据我所知,郑一官阁下并未和谁开启战争,请问这是郑一官阁下的意思吗?”

    一个满嘴胡子的肥胖男人用葡语问道,四周的人不时看向郑森,有郑家令牌和郑家在澳门的商站掌柜确认,他们并不怀疑郑森的身份。

    “并不是,这只是我以个人身份请求雇佣贵地的佣兵,至于价钱,想必您相信郑家的财力。”

    郑森面色温润,抚摸着手上的白玉戒指。

    几个议事会议员对视一眼,悄声用葡萄牙方言交流了片刻,然后给出了回应。

    “当然,郑氏的信誉享誉四海,但澳门也需要军队,所以只能给先生一支五十名葡萄牙士兵和一百五十名黑人士兵的军队,还请郑森先生代议事会向郑一官阁下问好,谢谢。”

    大胡子起身伸出了右手,郑森握住他的手,“当然,葡萄牙雇佣兵的实力我们很肯定,交易愉快。”

    “交易愉快。”几个议员对他的行事以及风格很是认同,各自笑着说道。

    除了雇佣澳门的葡萄牙士兵,郑森还在议事会的许可下从澳门招募了不少工匠,其中就有最重要的炮匠。

    至于为什么要雇佣葡萄牙士兵,虽然葡萄牙炮手的实力在明末多次明朝政府雇佣他们参加的战役中足以看出,这是一支拥有坚定意志和军队素养的军队,但郑森最看重的是他们所拥有的军事知识,仅仅从这两百人的小队里就能摸索出欧洲军队在数百年不停歇的战争中不断走出的近代化军队道路,与这相比起来,些许金钱又算得了什么?

    即使葡萄牙的军队在欧洲连二等都算不上,连本土都才刚刚从西班牙的手中独立出来,但它依然有些许多先进的知识,不用多,甚至只把军队模式照搬过来,凭借郑氏强大的人力,都可以横扫全国。

    当然,这终究是郑森的美好想象,实际做起来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管怎样总算有了一个前进的目标,而不是继续琢磨着孔子所说的话里还有哪些道理,相比起那个,还是枪炮更实际些。

    如此,在郑森在澳门又呆了两天后就启程回安平了,来的时候是三艘船不满,回去却是一支六七艘的船队了,两百葡萄牙雇佣军,一些船匠,钟表匠,枪匠,炮匠等,还有两个传教士和几个教师,这些人都是在议事会的保证和郑森的丰厚许诺下才同意跟随他的。

    对于天主教传教士,明朝政府是不禁止的,许多士大夫官员对这些富有知识懂得礼节的传教士很是赞赏,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徐光启了,徐光启欣赏西学,全家受洗入教同时在松江老家发展了一批教徒,同是松江人的陈子龙对此早就知晓,天启时他还去拜访过退隐的徐光启。

    回去路上陈子龙和船上的葡萄牙传教士探讨了许多事情,对欧洲各国数学,物理方面还有日心说地心说之争等很感兴趣,甚至在听到关于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自由落体实验后对此大为所动,嚷嚷着要在船上试一试,看看是不是真的。

    在两个传教士和郑森的解释,船在海上不停运动不能做实验后才消停下来。

    在回到安平后陈子龙立刻就到书房翻了起来,在找到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书后如获至宝,细细品读起来,阎应元也看了看,只是实在难懂后就去寻了葡萄牙匠人琢磨西洋火炮的强大之处了。

    郑森心中是很高兴的,这两位都算的上明朝高级知识分子了,他们对欧洲知识并不排斥的行为让郑森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临近出发台湾时,陈子龙已经粗略学了几句葡萄牙语和英语,那本《几何原本》远远不够他看,连前宋时的《梦溪笔谈》都被他翻出来了,可依然不够解答他心中的疑惑,碍于语言障碍他还读不懂那些用英语葡萄牙语和拉丁文书写的欧洲书籍,最后在郑森和两个传教士的帮助下开始学习外语。

    阎应元则抱着一把葡萄牙士兵的火枪啧啧称奇,说若是这种枪支能列装大明军队,那辽东的满清鞑子也不至于如此猖獗,郑森去看了看,是欧洲军队基本装备的燧发枪,和亚洲大部分国家军队装备的火绳枪不一样,这种枪支更加稳定,而且受到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因为潮湿下雨就无法使用。

    其实燧发枪在中国也已经有人研制成功,中书舍人毕懋康就曾在崇祯八年时研制出了撞击式燧发枪,并著书《军器图说》,只可惜时局动荡朝廷无力装备军队,于是便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