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厂子之后,苏青玉就让其他同学在厂里自由活动,别独自离开厂子,自己则是和孙副总问候康先生了,还拿出了康先生的名片。
“上次答应了邀请康先生逛首都的,后来一直没找着机会,总觉得自己有些食言而肥了。”
孙副总一听是和康先生认识的,就笑道,“康先生一直忙于这里的建设,偶尔还要去国外,两边跑,很忙。”
他总不能说是小康先生太不争气了,让老康先生没脸去首都吧。
苏青玉理解的点头,“确实,建设的任务十分的重,康先生他们辛苦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见到康先生吧,那我方便留下你们这边的电话号码吗?方便以后联系。”
“当然可以。”孙副总给她一张名片,让她以后可以打这个电话。“康先生在国外和家人过完春节就回来。说起来也真不巧了。”
“一家团聚当然最重要,以后康莱在这边发展,未来见面机会多的是。”
苏青玉倒是不着急,能够联系上就行。
而且康莱也是她未来要合作的对象。
虽然因为小康先生干出的事儿让康莱很尴尬,但是正是因为这事儿,苏青玉才觉得康莱未来合作更好谈。
要想在华国发展,又想多赚钱,又想要洗刷掉不好的名声,那就只能搞投资建设了。
没办法,谁让他没教育好孩子呢。
和苏青玉准备逮着老康先生加入自己的扶贫大军不一样,其他同学倒是一心一意的学习了这些工厂的模式。
发现管理上确实对工人压迫一些,当然,这个压迫也是和国营单位相比较而言的。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也是给这些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没有这些工厂,他们可能连工作都没有。
总结下来,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苏青玉他们又陆陆续续的去了其他企业的厂房学习。
这些厂子真的建设的很大,而且很规范。
机器都是用的好机器,和国内的国营单位比起来,他们确实有自己的优势。
看了一圈之后,大家也都发现了,未来的市场竞争会十分的激烈,甚至有同学提出,国内的经济模式到时候就不是想不想变的问题,而是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不得不做出更大改变,比如说,经商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苏青玉对这些都很熟悉,所以不用花时间学这些,其他同学学习参观的时候,她就努力和这里的负责人打好关系,联络感情,小本本上又添加了不少的路子。